汕尾市原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图示
海陆丰和东江革命根据地形势图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之一。海陆丰革命根据地范围包括现汕尾市全境,即海丰县、陆丰县(1988年划分为陆丰县和陆河县)、城区,以及惠州市惠阳区、惠东县,河源市紫金县,揭阳市揭西县、普宁市、惠来县,以及后期的汕头市潮阳区、潮南区等县(市、区)的部分地区。
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明确海陆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著名的13块革命根据地之一。
1922年,广东海丰县海城镇人、青年革命家彭湃开始组织发动海陆丰农民运动,组织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民协会——六人农会。彭湃被毛爷爷誉为“农民运动大王”。
1927年10月,中共东江特委领导广东海丰、陆丰等地农民,在南昌起义部队余部编成的工农革命军第二师的配合下,继4月、9月两次起义之后,再次举行起义,占领了海丰、陆丰及其附近地区。不久,彭湃回到海陆丰,任东江特委书记,领导建立了苏维埃政权和红军。11月,陆丰、海丰县先后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分别成立了县苏维埃政府,建立了海陆丰革命根据地。随后,两县深入开展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分子,巩固苏维埃政权,扩大农民自卫军,支援工农革命军作战,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扩展到普宁、惠来、潮阳、丰顺、五华、紫金、惠阳等县境。
1928年1月,广州起义部队余部编成的工农革命军第四师进入海陆丰根据地,加强了海陆丰的革命力量,为开辟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打下了武装基础。1月下旬,在红宫举行工农兵第二次代表大会,决定把县苏维埃政府改为县苏维埃人民委员会。大会确定建设大安垌、埔仔垌、朝面山、中峒后方根据地,开展长期的游击战争以及推行土地革命等工作。
1928年2月,李济深集中三个师及四艘兵舰分四路进攻海陆丰。2月29日、3月1日,陆丰城、海丰城相继被攻陷。红二师、红四师和海陆丰工农武装曾多次反攻,终因敌我力量悬殊,损失很大。3月中旬,红二师、红四师撤往惠来,在普宁、潮阳一再受挫,只得撤回海陆丰山区。红军在根据地迂回游击,在半年时间内,根据地的党、政、军干部、战士及海陆丰革命群众牺牲了五、六千人。此后半年,红军余部按照特委指示陆续转移,包括二师师长董朗、四师师长徐向前、党代表刘校阁等同志先后撤离海陆丰。
1929年9月,海陆紫特委在省委指示下重新组建红军。10月,在海丰朝面山正式成立工农红军第六军第十七师第四十九团,发展游击战争,转战海丰、陆丰及惠阳广大区域,开辟了海丰、陆丰及惠阳、紫金四县边区根据地。1929年冬,海丰、陆丰两县苏维埃政府在根据地恢复活动。1930年春,海丰、陆丰两县苏维埃政权之下的人数达三十余万。
1932年春末,敌军张达师及张瑞贵师一部进入海陆丰,疯狂“进剿”、“清剿”、“屯剿”。1933年春,红一团挺进紫金受挫,撤回海陆丰山区分散坚持斗争。1934年,海陆丰边界赤卫队被围失利,海陆丰人民武装斗争便暂告停止。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立的一块著名的革命根据地,在中国革命史和中共党史上.占据了很多个第一:在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较早地发动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武装起义;第一个召开了县级工农兵代表大会;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最早领导开展了土地革命,创造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在革命斗争中发挥了很大的影响,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海陆丰地区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为中国革命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当时,中共广东省委和中共中央多次发出号召,要求各地学习海陆丰的经验。1928年1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决议案中进一步指出:“海陆丰政权之丰富材料,它的胜利,它的经验,应当充分运用到一切农民暴动中去”,毛爷爷在《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著作中,也充分肯定了海陆丰的经验和做法。
【重要革命事件】
海陆丰苏维埃政权诞生
1927年11月28日,海丰学宫和“东仓埔”这一座建筑群易名红宫红场,成为海陆丰苏维埃政权的所在地,也是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地。
1927年10月,海陆丰人民在中共东江特委和彭湃的领导下,继4月和9月两次武装暴动后,发动了第三次武装起义。11月,起义军先后占领海丰、陆丰县城,武装夺取了政权。海丰县城沉浸在喜悦当中,全城主要街道打扫得干干净净,墙壁涂刷成红色,到处张灯结彩,张贴标语;11月18日至21日,海丰全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大会会场设在海丰学宫,会场四周和街道墙壁都粉刷成红色,会场内用红布覆盖墙壁和柱子,贴上标语。并把学宫改名为红宫,把东仓埔改名为红场。海丰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红宫的大成殿召开,出席代表311人,彭湃同志在会上代表党中央作了政治报告。大会选举产生了海丰县苏维埃政府。在苏维埃政府领导下,海丰县全县广大贫苦农民马上掀起了分田分地、收缴地主的田契、租约、债券的热潮,全县仅二十多天的时间,就把土地分给了农民,并由苏维埃政府发给土地使用证。
1927年12月1日,在红场召开庆祝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当时,共有5万人聚集在这里,庆祝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的成立,场上红旗飘飘,口号震天,彭湃和红二师师长董朗先后发表了讲话。
1928年元月,由叶镛、徐向前率领的广州起义部队红四师与红二师以及海丰工农革命军在红场胜利会师。海陆丰的武装力量大大加强,为开辟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打下了武装基础。1月下旬,在红宫举行工农兵第二次代表大会,决定把县苏维埃政府改为县苏维埃人民委员会。
到1928年2月,海陆丰的共产党员从3000人发展到18000人,共产党员在海陆丰的革命斗争中发挥着重要的领导作用。1928年3月,由于反动派的疯狂反扑,苏维埃政府退出海丰县城。
海陆丰苏维埃政府虽然只存在短短的四个多月,但是,她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工农阶级进行革命暴动,夺取政权作了重要的探索。苏维埃政府首次在中国的大地上提出了土地革命,海陆丰人民敢为天下先的革命精神,在中国革命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
海丰县城幼石街原王氏祖祠——海丰县苏维埃政府旧址
新田镇激石溪村红二师纪念亭
东海镇六板桥巷陆丰县总农会旧址
新田镇激石溪村海陆紫县委、县苏维埃驻地旧址
周恩来在海陆丰
金厢镇洲渚村周恩来渡海处纪念碑
海陆丰这块红色的土地,先后有周恩来、叶挺、徐向前、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战斗过。周恩来与海陆丰更是结下了不解之缘,先后三次来到这里,引导海陆丰的革命斗争。
1925年1月,广州革命政府组织东征陈炯明,黄埔军校学生编入东征军的行列,2月26日陈炯明率部队退出海丰,2月28日,时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的周恩来率领军校学生到达海城。在海丰县城东的桥东召开会议,成立中国共产党海丰支部,周恩来参与了党支部建立,在他的引导下,党支部建立县革命政府,维护革命秩序,实施革命法令。
9月,广州国民政府再次举行东征,周恩来任东征军总指挥部总政治部主任,10月,东征军占领海城,海丰县城万人空巷,夹道欢迎周恩来率领东征军再次胜利回来。
1927年10月,南昌起义失败后,一部分起义军退到潮汕地区,起义军部分将领由汕头市委书记杨石魂安排,分头西渡香港。当时周恩来患重病,在共产党的一个秘密据点——黄厝寮村疗养了半个月。当月的一天夜晚,在碣石湾海边,在杨石魂的护送下,周恩来与叶挺、聂荣臻登上了闯海抢渡香港的小帆船,随后在香港转移,回到上海党中央总部。
【革命历史人物】
“农民运动大王”
彭湃
彭湃(1896~1929),原名彭汉育,出生于广东省海丰县。早年赴日本求学, 1921年5月回国后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在家乡海丰创办社会主义研究社和劳动者同情会,传播马克思主义。1922年夏,他毅然只身深入农村,了解农民疾苦,发动农民组织起来,开展农民运动。后来,他撰写的《海丰农民运动》一书,成为从事农民运动者的必读书,他也被誉为“农民运动大王”。
1924年4月,彭湃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同时赴广州领导农民运动,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是第一届、第五届农讲所主任和农讲所骨干教员。他极力主张武装农民,在后来的大革命中,他兼任了广东农民自卫军总指挥,领导农民及其武装参加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1927年3月赴武汉,与毛爷爷等发起组织中华全国农民协会临时实行委员会,并任实行委员兼秘书长。
大革命失败后,彭湃赴南昌,参加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党的前敌委员会,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在党的八七紧急会议上,他当选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后兼中共中央南方局委员。10月底返抵广东,策动广东的秋收起义。11月,海陆丰再次爆发武装起义,建立了海陆丰苏维埃政权。12月,广州起义失败后,部分起义部队撤退到海陆丰。在敌人重兵围攻下,海陆丰苏维埃政权顽强坚持了四个月。
1928年春,彭湃率领工农革命军将以海陆丰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扩大到东江南部地区。同年11月,他当选中央政治局委员,奉命赴上海,任中共中央农委书记。后来,曾任中共江苏省委军委书记、中共中央军委委员、中共江苏省委常委。
1929年8月24日,彭湃因叛徒出卖被捕,被关押在上海龙华监狱。在狱中,他受尽各种酷刑,但坚贞不屈,绝不背叛革命。8月30日,彭湃壮烈牺牲,年仅33岁。
【革命遗址】
红宫红场旧址
红宫,原是明代建的孔庙,1927年11月海陆丰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18至21日在这里举行海丰县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海丰县苏维埃政府,1 928年2月中旬,又在这里举行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改选苏维埃政府,改名海丰县苏维埃人民委员会。红场原为明代社仓的东仓,后被革命政权组织群众将其开辟为广场,命名为红场,用于群众集会。1928年1月,红四师、红二师会师,彭湃在红场主持召开了欢迎大会。
红宫红场
红二师碣石作战指挥部旧址
该旧址位于陆丰玄武山。1927年11月11日,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和陆丰各地赤卫队围攻碣石城,作战指挥部就设在这里。
1927年8月红二师成立后,对陆丰红色政权和武装争斗给予很大的支撑和配合。10月下旬,共产党海陆丰组织决定举行海陆丰第三次武装起义,陆丰工农革命军团队在红二师一个营的配合下,在克服河口、大安之后直逼陆丰县城。11月初,陆丰县委鉴于海丰、陆丰两县逃溃在碣石城的三支保安团残余武装严重威胁着刚刚胜利的工农政权,决定攻打碣石城。11月11日晨,澎湃、董朗率红二师一个营配合张威、林铁史组织的东南各区赤卫队共一万多人分数路向驻守玄武山一带外围的保安团发动猛烈的进攻,一举攻破敌外围防线,保安团退入城内固守。
中共东江特委旧址
在国营黄羌林场朝面山招窝村,原是该村祖祠。1927年9月,新成立的东江特委和海丰地委根据中央、省委秋收起义计划,领导第二次武装起义,胜利后得到敌军将来进攻的信息,决定主动退守农村,在公平至陆丰新田山区建立军事根据地,并把重要物资金银布匹等运在招窝村祖祠储藏。9月25日,敌军攻来,东江特委迁驻这里。这次起义标志海陆丰革命根据地建立。1975年海丰修建朝面山水电站水库,招窝村已在库底。
海丰县临时革命政府旧址
位于黄羌镇官田村吕氏宗祠。海陆丰据中央秋收起义指示,举行第二次武装起义胜利后,成立工农独裁的县临时革命政府,宣布没收土地分配给无地农民,9月25日,敌军来攻,据东江特委计划退驻这里。2009年海丰县人民政府立标志碑。第三次起义胜利后,迁县城后,于11月6日发出重申实行土地革命的第9号布告。
红宫红场
“六人农会”雕像
莲花山
红海湾
【汕尾旅游独具特色的“五色资源”】
“红色资源”:海丰县是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诞生地。这里有建立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的红宫红场,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有“农民运动大王”彭湃故居;还有红四师师部旧址和红军墓等。在陆丰有龙山革命旧址、总农会旧址,周恩来抢渡香港时的渡海纪念碑等,在陆河有红二师整编地旧址等。
“蓝色资源”:汕尾长达455公里的海岸线,沙滩洁净宜人,有“百岛十滩九湾”之美称。这里有素称“粤东麒麟角”、“南天第一湾”美誉、全省十大最迷人的滨海旅游景区之一的红海湾旅游区,有“粤东旅游黄金海岸”之称的金厢滩旅游区,有国内唯一国际水准沙滩高尔夫球场的海丽国际高尔夫球会,有目前中国大陆仅存最大的滨海泻湖——品清湖旅游区等。
“绿色资源”:汕尾空气纯度高,稀有灰霾等有害天气,长期居全省空气质量前三名。陆河县森林覆盖率高达68%,拥有四万亩红椎林和十万亩梅林,是省级林业生态县,中国青梅之乡。海丰县有莲花山、联安湿地、大湖鸟岛、公平鸟岛等,是中国水鸟之乡。
“古色资源”:这里有粤东第一名刹、闽南语系百姓的佛教信仰中心、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景区——碣石玄武山旅游区,有汕尾市代表性城市公园、粤东地区妈祖学问传播中心——凤山妈祖旅游区,有国内规模最大的清云山定光寺,还有莲花山鸡鸣寺、云莲寺、金竹寺等。
“特色资源”:汕尾还有独特的旅游资源,适宜开展沙滩运动、海上运动、游艇旅游、温泉养生等项目。红海湾遮浪半岛是16届亚运会海上项目的分赛区、广东海上运动基地。全市尚有十多处咸淡水温泉有待开发。
汕尾优异的地理环境,使得汕尾的食品具有生态、有机、野生、安全、绿色等特点,非常有吸引力,联安有机米、梅陇通菜、博美萝卜、黄羌金针菜以及鲜活的海产品都是原生态食品,这也是汕尾旅游的宝贵资源。
汕尾学问底蕴深厚,是潮汕学问、闽南学问、广府学问、客家学问的交汇地,学问多元而兼容,是“中国民间学问艺术之乡”,是历史名人彭湃、马思聪、谢非的故乡。有7个国家级、13个省级非物质学问遗产项目。
近年来,汕尾市将汕尾的城市目标定位为工业、旅游业和海洋产业发达的现代化滨海新城,提出大力发展包括特色旅游产业经济带在内的“三大经济带”,致力把汕尾打造成为珠三角旅游休闲度假的东花园。“旅游海陆丰山水、玩红海湾沙滩、泡咸淡水温泉、吃原生态海产、吸负离子空气、享真善美人生”,将成为汕尾现代旅游的品牌。汕尾也将成为现代旅游新城、珠三角东大门的休闲度假胜地。